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综合司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 扎实做好财经运行分析工作

经济预测处  于永臻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重大部署。作为财政部的党员干部,我深深感到,这是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党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将进一步增强改进我们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自觉性,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翻开历史的壮丽画卷,为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的同时,不禁会思考:党的生机与活力来自哪里?是什么因素使得党能够历经风雨而更加坚强?答案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清醒认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群众视为党的“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群众路线传统和优势,从而不断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获得了不竭的动力和制胜的法宝。

  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我们党的整个作风建设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作风。作风是立场和世界观在实践活动中的体现,有什么样的立场和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作风。马克思主义以彻底的唯物史观而区别于以往所有的唯心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始终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我们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世界观,视人民群众为根基和血脉,视群众路线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努力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付诸实践,不断铸造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因此,从根本上说,抓作风就是抓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就是要解决好立党为谁、执政为谁的问题。

  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所以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还因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所有方面,都同党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紧密相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其源泉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脱离了人民群众,高高在上,也就脱离了最有生命力的实践,难免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误的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作风。当前我们党的作风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源于脱离群众、违背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一些人心中没有群众,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甚至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之上,当官做老爷,只做表面文章、官样文章。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反映的也是一部分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和宗旨观念淡薄,个人利益至上,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因此,从根本上说,要解决党和群众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当前坚持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政治优势的根本保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的根本路线和政治优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但这种优势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时刻谨记和精心维护。当前,从总体上看,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是强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要致力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解决好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好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舍此别无他途。

  当前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深远。这次活动必将对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以此推动作风方面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八项规定的制定并落实,有力遏制了迎来送往、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带动了社会风气好转,明显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身处新时代,面对新挑战,不断光大我们党善于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才能筑牢长治久安的执政根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真理尽人皆知。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丢掉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法宝,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只有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的工作,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实践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三、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做好财政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财政干部,我将肩负起使命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结合预测处的工作特点,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努力在坚持群众路线中更好地完成财政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一)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研,多接“地气”。身为财政干部,提出政策建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决不能拍脑袋,单凭主观臆断。只有到群众中间去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生活实情,才能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制定相关政策才会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让广大人民群众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二)力戒空谈,踏踏实实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伟大的“中国梦”时特别强调这8个字,意味深长,振聋发聩,反映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执政使命的深刻认知。古人云:“为政贵在行。”在今后的政策研究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舍得流汗吃苦,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扎扎实实的调研和政策研究上,多出实招;贯彻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落实工作思路,亦力求脚踏实地,求实效。

  (三)关注民生,尊重民意,更好地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财政政策。“民”字立党心,党心连民心。财政工作既有“财”又有“政”,在财政政策研究中,要把民生大计放在头等位置,尊重民意,把实现好、维护好、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民心民力。当前,民生问题仍面临着诸多新课题、新矛盾,因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体制机制性障碍导致的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仍有待改善。未来,要着力于更好地设计、优化相关的政策,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28日